随着酒类消费市场的竞争加剧,许多从业者发现”卖酒不香了”。本文从市场环境、消费升级、经营成本等五大维度,深度剖析散酒生意难做的核心原因,并为从业者提供转型建议。
一、散酒生意真的不赚钱了吗?
最近三年,有超过60%的散酒店铺老板向我倒过苦水:”现在卖散酒就像在喝自己的酒——越喝越上头!”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,但确实反映出行业困境。先别急着下结论说”散酒不赚钱”,咱们得搞明白到底是大环境问题还是经营方式问题。
举个真实案例:老张在县城开了8年散酒店,2020年时每月能净赚2万多,现在却勉强保本。他说:”以前客户都是整坛整坛买,现在年轻人宁愿花300块买瓶包装漂亮的酒,也不愿花200块买更好的散酒。”
二、压垮散酒生意的五座大山
1. 消费升级下的认知错位
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,更看重品牌价值和消费体验:
– 散酒常被贴上”低端””不卫生”的标签
– 婚宴、送礼等场景完全用不上散酒
– 缺乏标准化认证让消费者产生疑虑
2. 成本暴涨利润暴跌
去年山西某散酒作坊的账单显示:
– 粮食采购成本上涨32%
– 人工工资翻倍
– 物流费用增加40%
– 但散酒零售价只敢涨10%
3. 政策监管越来越严
2020年后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带来三大变化:
① 必须取得SC认证(很多小作坊达不到标准)
② 强制配备检验设备(基础配置就要5-8万)
③ 每批次产品必须留样检测
4. 电商平台的降维打击
数据显示,线上酒类销售增速是线下门店的3倍:
– 某直播平台9.9元包邮的”网红酒”日销过万单
– 大品牌开发的小瓶装酒抢占即饮市场
– 社区团购推出”19.9元买一送一”活动
5. 消费场景的彻底改变
老一辈人习惯的消费场景正在消失:
– 以前是”街坊买酒配花生米”
– 现在是”外卖配精酿啤酒”
– KTV、酒吧等新渠道完全排斥散酒
三、破局之路:三个转型方向
- 方向一:做特色化产品——比如开发养生药酒、果味调制酒,某商家推出”人参枸杞酒”后客单价提升3倍
- 方向二:打造体验场景——学茶饮店做现调酒体验区,武汉有店铺用”自助调酒”吸引年轻人打卡
- 方向三:拥抱新零售——通过短视频教做菜配酒,把散酒变成”厨房必备品”来销售
四、给从业者的实用建议
如果你还想坚持做散酒生意,牢记这三个生存法则:
1. 一定要办理齐全证件,现在消费者会主动查SC编码
2. 学会用玻璃容器替代塑料桶,视觉档次立马上来了
3. 开发”先尝后买”服务,很多客户试喝后都会买
其实说到底,散酒生意不是不能做,而是不能用十年前的方法做现在的生意。那些成功转型的商家有个共同点:既保留了散酒的价格优势,又赋予了产品新的价值内涵。记住,消费者买的从来不只是酒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。
【文章声明】纯原创内容,版权归本站所有,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hottx.com/43283